2023-04-01影视苏联进攻阿富汗300人团级无法调动空军
大家好,给大家分享一下苏联进攻阿富汗300人团级无法调动空军,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一点。下面详细解释一下。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苏联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开启了长达十年的阿富汗战争,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也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甚至也是苏联在最后走向崩溃的原因之一。
那么苏联为何要入侵阿富汗呢?第一,苏联在勃日列涅夫的领导下进行强势扩张,入侵阿富汗只是其霸权主义的一个表现而已。第二,阿富汗在阿明的带领下有投奔美国的意图,这对苏联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第三,苏联认为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
第一个原因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采取是战略进攻,大国沙文主义逐渐演变成霸权主义。不仅仅是阿富汗,苏联还对自己的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出兵教训了一下。可以说在这一阶段,苏联是非常猖狂的,就连美国也很被动。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领导层会变得盲目的自大,甚至目空一切,所以一些明明能够是代理人之间的战争,苏联会无限放大。为了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苏联必须牢牢控制中亚枢纽,这也是从沙俄时代就已经在频繁努力的目标之一了。
第二个原因
阿富汗在冷战时期并不稳定。虽说之前亲苏派塔拉基在苏联的策动下发动了政变。但并不稳定,他也被反对派阿明给暗杀了。而阿明这个人是亲美派,不但不买苏联的帐,还坚持要苏联召回大使。这对苏联来说是很危险的,危险不在阿明,而是一旦阿富汗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苏联就悔之晚矣了。
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仅仅是苏联实现不了南下印度洋的战略了,自己的国家安全都是问题了。阿富汗和苏联接壤,关系苏联的边疆稳定和安全,苏联是不会看到这种情况出现的。
第三个原因
苏联可没有想过这场战争要打十年左右,而且自己还是灰头灰脸的回来。在苏联的设想里,这场战争会在很短的时间里结束,甚至国际社会都反应不过来。事实上,仅用了两天时间,苏联就控制了阿富汗政府核心部门,并将阿明击毙,扶持卡尔迈勒傀儡政权。
但没有想到的是阿富汗的反抗异常的坚决,这是苏联没有想到的,这导致战争的时间无限期的延长了。这么一来,对苏联是极其不利的。
1979~1989年的前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历时十年之久的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自1979年12月开始,到1989年2月前苏联撤走最后一批侵阿苏军结束,战争以双方军事力量斗争处于僵持状态而告终。500万阿富汗人为此背井离乡,而前苏联第一次在其东欧盟国之外大规模地直接使用本国军事力量的南下扩张入侵战争,也宣告破产,前苏联的国际声誉也因此大大下降。
阿富汗地处西亚最东部,北接前苏联,西邻伊朗,东部和南部与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相连,东北部与中国接壤,阿富汗是中东通往亚洲东部和东南亚的陆上交通要冲,是前苏联前出波斯湾、南下印度洋的捷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从五十年代中期起,苏就以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为敲门砖,对阿富汗进行引诱渗透,尔后又逐步发展到政治上颠覆,建立亲苏政权。这都与苏南下战略有着直接关系。苏南下战略是以控制中东地区、攫取石油和其他战略资源,封锁海上通道为目的,向西可包抄欧洲,向东能迂回远东。能够侵占阿富汗,便可以把阿富汗作为实现南下战略的跳板。
塔拉基上台后,更加投靠前苏联。阿富汗人民反对前苏联和亲苏当局的武装斗争不断发展,同时阿明与塔拉基之间的矛盾亦日益加剧。因此,1979年9月苏曾密谋借手除掉阿明,结果事情败露,反被阿明抢先动手铲除了塔拉基,公开逼苏撤换大使,限制苏军事人员入境,声称要与美国关系正常化。阿明的行动,人民的反抗,使前苏联极为恐慌,遂决定出动大批军队进行武装占领,以保住多年经营的阵地。
1979年伊朗和美国因“人质”问题关系恶化,伊朗国内出现动乱;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国均有内部困难,无暇它顾,美国与西欧盟国对中东形势看法不统一,且离这一地区较远,鞭长莫及。在这种形势下,苏认为出兵入侵的时机已经成熟。
为达成入侵的突然性,前苏联制造种种友好缓和假象,欺骗世界舆论。入侵前,苏一方面假装“全面支持阿明”政府,在《苏阿友好睦邻合作条约》签定一周年时,由勃列日涅夫亲自向阿明致电祝贺,声称要继续向阿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另一方面大肆宣扬准备从东德实行部分撤军,抨击北约集团在西欧部署核导弹,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同时还攻击巴基斯坦、美国和中国对阿进行“破坏”和“颠覆活动”,以制造入侵借口。
苏为进一步掌握阿富汗的全面情况,利用“友好”关系,派要员相继赴阿进行实地侦察。这些要员利用“访问”的合法身份,全面搜集阿富汗的政治、军事、地理等各方面的情报,为制定入侵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入侵前,苏以帮助阿军训练为名,先后向阿派遣军事人员达3000余人。这些军事专家和顾问渗透的阿军主要部门、军事基地和野战部队的营以上单位,以加强对阿军的监视和控制。1979年6月,驻阿苏军限制阿空军战斗飞行。同时借保卫苏军安全为名,又派出战斗部队进驻马格兰姆、兴丹空军机场和萨兰山口等战略要地。12月中旬,苏军顾问在喀布尔地区以检查武器装备和技术兵器为由,封存了轻武器,拆卸了重装备,致使阿军失去了应付突然事变的能力。
侵阿集群是以土耳其斯坦军区的兵力为主,又从邻近军区抽调部分兵力组成。
侵阿集群的战役布势包括东西两个突击群、空降突击群及预备队等。其中有8个摩托师、1个坦克师、3个空降师、1个炮兵师,1个歼击航空兵师等部队,总兵力在26万人以上。11月,作战部队向展开地区秘密机动,同时向边界地区调集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至12月24日,各作战部队进入指定地区并完成入侵的最后准备。
1979年12月24~27日,苏在运送援阿武器装备的掩护下,先后出动各型运输机350多架次,将空降兵运至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姆机场。空降兵着陆后,即占领了机场和附近要地。12月24日晚7时许,第105空降师在原驻阿苏军和克格勃人员协助下,首先夺占喀布尔电报大楼,切断与外界联系,同时占领阿明官邸,打死阿明及其全家成员,随即又占领总统府、广播电台和其他政府部门。经3个半小时战斗,苏军就完全控制了首都喀布尔市。在此期间,在巴格兰姆机场的空降兵,也迅速控制了该基地和萨兰隧道。28日晨,苏地面部队的航空兵掩护下,越过苏阿边界,沿东、西两条战略公路向阿国境纵深高速推进。
东西突击群均按预定目标和计划推进,7天推进700-900公里,体现了现代条件下苏军高速度、大纵深进攻战役的特点。在苏军入侵过程中,阿政府军没有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因而没有影响苏军进攻速度。但阿富汗人民却组织了若干游击队,到处开展游击战争。阿政府军的大部官兵哗变,参加或自成游击队。苏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因此而破产,陷入了游击战争的泥潭。
10年内,阿富汗游击队以广大农村为基地,以小股分散活动为主,在各个地区广泛开展袭扰战、破袭战。在公路交通线上,经常制造和设置障碍,拆毁桥梁和破坏路段,阻塞和中断公路交通,迟滞和限制敌人的行动;沿公路两侧设伏,伏击和奇袭敌人的车队等。据有关资料统计,游击队平均每年进行破坏、伏击、袭击等游击活动3000余次,同时游击规模逐渐增大,使得苏军日夜不得安宁,欲进不得欲退不行。
苏军对付阿富汗游击队的基本方针是以军事手段为主,结合采取一些政治的、外交的和经济的措施。在军事中主要采取:建立反游击战力量体制;不断增强反游击战的手段;固定点线,分区围剿;封锁边境,切断游击队同国外的联系。同时,胁迫巴基斯坦等国停止对阿游击队的军事援助,以切断游击队的外援。在入侵和反游击队作战中,苏军尤其重视空降兵的使用,以空中机动和地面突击相结合。但是手执大刀、步枪的阿富汗山民和游击队,控制着全国85%以上的国土,阿富汗人民没有被飞机、坦克和大炮征服,却使苏军一筹莫展。经过10年交战,苏军不仅没有达到预定的战略目的,反而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1988年4月14日,阿富汗、巴基斯坦、前苏联、美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根据协议,前苏联从1988年5月15日开始从阿富汗撤军,至1989年2月15日全部撤出阿富汗。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历时10年,耗资约200亿美元,伤亡官兵万名,始终未能对整个阿富汗实行有效控制,同时,前苏联因此在国际上的威望受到巨大损害,声名狼藉。国际地位的下降加剧了前苏联国内动荡和危机。就在其撤军不到两年,前苏联就开始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四分五裂,对外扩张的历史告以结束。
这场战争给阿富汗造成了巨大破坏,使上百万阿富汗人死于战乱,450多万人沦为难民(在巴基斯坦有300多万,在伊朗有150万)。加剧了阿富汗的贫穷和落后。由于苏军在阿期间制造了阿内部许多民族、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这就使得阿即便在苏撤军后,国内仍将在很长时间内动荡不安。
首先就是国家民族特性决定的,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领土有本能的掠夺倾向。这种对他国领土垂涎和对他国政府的控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是最可恶的行径。最后就是勃列日涅夫个人意志的体现,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意图是,由于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和实力很低,苏联只有加强在中亚和南亚的控制来影响中东,南亚控制越南和阿富汗是这个战略中重要的一环,苏联必须加强对阿富汗的控制,防止阿富汗处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中。占领阿富汗后,苏联南下可以得到暖水港和出海口,从而实现掌控到印度洋的夙愿。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很多历史事件,虽然历经岁月,历经历史长河,但是直到现在,很多历史内幕都难以让人知道,为此成为很大的谜团。最典型苏联当年为何要发动阿富汗战争,让自己陷入泥潭,到现在都是扑朔迷离,不被外界知晓。
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想不明白,那么苏联当年为何要打阿富汗战争呢?我们可能都想错了,跟这三个国家有关。
苏联当年那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其一举一动都足以让世界颤抖,堪称强悍到了极点的。而苏联却因为深陷阿富汗战争,难以自拔,最终拖垮整个国家,而最终国家解体。
所以对于这场愚蠢的战争,当年苏联为何要打,为何明知道是泥潭,为何要直接进入,到现在都让人难以理解。
那么苏联到底为何要打阿富汗战争呢?一般的史书,都会认为,苏联那是为了保住苏联支持的人民民主党政权。
保住塔拉基政府,而且对于当时阿明总统的痛恨。所以自恃国力强大,而直接发动了战争,杀了阿明全家,为此进军阿富汗。
这个原因我们都听过,但是其实这个明显不对,苏联那是超级大国,做出战争决策,绝不是为了支持个别政党,痛恨某个总统,而做出愚蠢的行动的。
所以我们其实都想错了,当时苏联之所以发动阿富汗战争,其实都是被逼无奈,主要跟三个国家有关。
第一,就是美国。
因为阿富汗作为欧亚大陆中心的战略位置,所以美国那是一直垂涎三尺的。而阿明总统上台后,推翻了亲苏势力,所以美国势力迅速渗透阿富汗。
而且当时苏联克格勃得到的情报是,美国也在准备出兵阿富汗,一旦美国占了阿富汗,无疑对苏联整个中亚安全和南下之路,都形成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所以得到这个情报后,苏联果断出兵,根据揭秘的文件,苏联军队的动作只比美国早了12个小时,足可见形势紧迫。
第二,因为伊朗。
苏联和伊朗关系一直复杂,而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却并没有投靠苏联,来了个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将苏联也视为对手。
而且霍梅尼一心要输出革命,而当时混乱的阿富汗那是最佳选择。当时伊朗已经在向阿富汗南部渗透,所以苏联当时苏联害怕伊斯兰政教合一制度蔓延阿富汗。
一旦如此,苏联临近的中亚穆斯林地区,高加索穆斯林地区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被伊朗连成一片,苏联的安全威胁那是非常巨大,这一点那是苏联害怕的。
所以苏联出兵,保住人民民主党政权,也是为了遏制伊朗的革命输出,这一点也很重要。
第三,因为我国。
从60年代开始,苏联就对我国很不爽,甚至一度爆发局部战争,苏联甚至大兵压境,泰山压顶。但是都没有能对我国造成巨大威胁,所以苏联一方面鼓动越南不断挑战我国。
另一方面也想借助阿富汗,形成对我国东西夹击的态势,而且直接威胁我国脆弱的西部安全,这一点也在苏联开打阿富汗战争的战略考量里面。
所以其实对于苏联来说,阿富汗战争那是保护苏联安全,战略上必须要打的战争。而且在苏联看来是一箭三雕,但是最终开打后。
苏联却发现,美国、伊朗、伊斯兰世界,还有东方都联合在阿富汗对抗苏联,为此让苏联深陷战争泥潭,无法自拔,最终拖垮苏联。
1979年12月下旬,苏联入侵阿富汗?。
最初,巴基斯坦军方很担心苏军的南下,但是接下来对苏军动向的情报分析表明,从目前的情况看,苏军并没有对巴基斯坦构成直接威胁?相反,在阿富汗战争的第一年里,苏联人主要是忙于建立据点以及在占领区建立统治秩序?司令部设在土库曼斯坦苏维埃共和国特麦兹的苏联第4军下辖4个航空团,每一个团都装备有米格-21战斗机和米-24武装直升机,其中的两个团还装备了米-8直升机?他们的飞行员接到的指示是“严禁飞进距离巴基斯坦边境线15公里的范围内?”实际上,开始的时候苏联人非常担心来自伊朗的干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在该地区部署大量防空武器的原因?苏联人的这种多虑和保守的策略给了抵抗运动太多的时间,使他有机会组织一系列的起义?很快地,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局势变得明朗起来,他们可以放手组织对抵抗运动的支持和援助,而这种援助行动将不会遭到来自苏联的反击?。
然而,从1981年的早些时候开始,隶属于苏联第4军的飞行团的数目增加了,同时,他们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开始沿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边境线巡逻——有时候甚至深入到巴基斯坦境内?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侦察,但是很快就开始了对巴境内难民营的轰炸,因为这些难民营被抵抗运动用来进行补给和训练,而巴基斯坦人也在这里为抵抗运动招募新兵?由于形势的变化,巴基斯坦立即向美国人提出购买新式武器装备的要求,包括新式飞机?地对空导弹?雷达以及电子战设备?五角大楼做出的回答是,向他们提供F-5E“虎II”战斗机和A-10A“雷电”攻击机?然而这一方案并没有得到实施,因为巴基斯坦人认为这些飞机的技术含量太低,并不足以对抗他们所面临的威胁?当时,巴基斯坦空军主要装备的是中国和法国的飞机,如歼-6截击机和幻影III/V战斗机,无论是F-5E还是A-10A都无法使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到1981年底,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巴基斯坦军方开始直接参与组织?支援以及“指导”阿富汗抵抗运动,而美国人也决定参加进来?开始时,他们仅仅向“圣战者”们提供武器装备,但是很快地,随着苏联空军在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活动频率越来越高,美国人终于做出了决定:向巴基斯坦提供F-16战斗机?1981年12月,巴基斯坦和美国正式签署协议,巴方购买美方40架F-16“隼”式战斗机?其中,美国将提供32架F-16A和8架F-16B,但是此后,巴基斯坦人将比例改为了28架F-16A和12架F-16B,因为巴基斯坦空军考虑到将来可能需要在国内进行飞行员训练?1982年10月,第一批的2架F-16A和4架F-16B准备交货,同时,首批巴基斯坦飞行员也在位于犹他州希尔空军基地的第421训练飞行联队完成了全部训练课程?第一批战斗机从佛罗里达州的麦克迪尔空军基地起飞,飞越大西洋,经亚速尔群岛,到达沙特阿拉伯的达兰,在那里,巴基斯坦飞行员接替了他们的美国同行,驾驶飞机飞回国内?。
苏联除在东南亚选择侵略印度支那作为突破口,在南亚则把印度和阿富汗作为其南下战略和亚太战略的两根主要支柱。苏联于1971年8月同印度签订了带军事性质的“印苏和平友好条约”,接着便于11月21日支持印度军队向东巴发动全面进攻,迫使在东巴的巴基斯坦军队投降。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苏联在赢得这一胜利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山国,部族在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9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阿富汗地处战略要冲,19世纪就是英俄角逐的场所。长期以来,阿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1973年7月17日,前首相达乌德联系一批受苏联影响的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但达乌德上台后,不愿完全听从苏联摆布,并公开宣称阿美关系是头等重要的。1978年4月27日,亲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杀死了达乌德,所谓“四月革命”宣告成功。
新政权成立后,大批苏联军政人员以“顾问”名义控制阿富汗政府机关、企业和军队。同年12月阿苏两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规定双方将加强“军事领域内的合作”,并主张“建立有效的亚洲安全体系”。阿富汗当局的内政措施也基本上是在苏联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以苏联的模式为发展方向。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是企图变阿富汗为苏联的“卫星国”,不能不激起阿富汗民的愤怒反抗。
1978年6月,东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首先爆发反政府武装起义,同年冬,全国28个省的大多数均已出现武装抵抗活动。1979年3月,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在阿富汗的三大城市之一的赫拉特爆发,井促使国内反政府武装斗争进一步蓬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局为了保住他们对这个经营多年的国家的控制权,决定直接出兵干涉。
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在经过精心策划之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空运大批军队完全控制了首都喀布尔。随后,早已部署在苏阿边境的苏军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这时,在阿富汗的苏军人数已达8.5万人。在苏军保护下,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头目卡尔迈勒从国外回到喀布尔,出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战后几十年来第一次直接出兵占领一个第三世界主权国家,标志着70年代苏联对外扩张的顶点。
但是,与苏联的主观设想相反,一如当年美国在越南那样,苏联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泥沼。尽管苏联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到1985年增加到15万人,却丝毫看不到取胜的前景。阿富汗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抵抗,大大小小各种抵抗组织多达数百个。1980年由七大派抵抗组织建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的统一战线,在战场上协同作战。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达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动。1980年1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终于作出撤军的“政治决定”。1988年5月,苏联根据由联合国主持,由巴基斯坦、喀布尔政权、苏联和美国四方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开始撤军。1989年2月15日,驻阿苏军总司令罗莫夫最后一个跨过苏阿界河。苏联结束了长达9年多的阿富汗战争。这是阿富汗人民在国际反霸正义力量支持下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苏联打阿富汗是为了利益。 阿富汗的确特别。虽然一般看来只是贫困闭塞的中亚山国,但它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心,控制它就可以影响到周边态势。
苏联入侵阿富汗主要意图向南扩张,获得俄罗斯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如果成功控制阿富汗就可进一步深入南亚,开辟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进而把势力伸向印度洋和更远的非洲、大洋洲,在与美国的争霸中占据上风)。
1979年圣诞节那天,西方国家的人们还节日的气氛当中,而苏联则大胆地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武装入侵。 12月27日,苏联派出6个师,以两种方式发动了针对阿富汗的战争,开始了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沼中的艰辛历程。苏联当年入侵阿富汗到底有多大伤亡?损失惨重吗?战争打响以后,强大的苏联军队在短短一周内迅速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运输路线,但是最终结果使苏联尴尬,经过十年的战争纠缠,它不得不宣布退出阿富汗战争。这场战争为苏联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一场战争苏联失去了很多人和金钱。
1989年2月中旬,苏军指挥官正式宣布苏联退出阿富汗战争,在苏联和阿富汗的这场战争中,苏联共投入了150万士兵,耗资超过450亿卢布,造成12,210人死亡,35,478人受伤,311人丧生。同时这场战争也使阿富汗人民苦不堪言,阿富汗一共有130万人丧生,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超过500万人逃离海外成为难民。
此外,由于这场激烈的战争,造成了阿富汗持续动荡的根源。对于当时的苏联而言,苏联投入的士兵和金钱损失都是九牛一毛,但是,由于阿富汗战争,苏联也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其收益大于损失。
在1980年代,苏联已经步履蹒跚,内部矛盾激增,外部暗流激增。戈尔巴乔夫的一系列政策迅速加剧了所有这些矛盾,最终导致各种矛盾爆发了,并完全派遣苏联进入历史公墓。在苏联危机期间,以叶利钦为首的反对派率先进攻了苏联,并激起了俄罗斯联邦的独立。最终,苏联共产党的统治基础瓦解了,苏联不复存在。
二战以后,由于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垒的格局,所以双方之间斗得很厉害,因为两种意识形态是格格不及的,都想要吞并对方的地盘,而守住自己的盘。
阿富汗是苏联的地盘,国家出了叛乱,被反苏亲美的政权所控制,如果苏联不出兵,阿富汗基本上归美国了,这也是苏联不得不出兵的理由。阿富汗在世界地缘政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连接南亚、中东、中国、和印度洋的中枢,占了有它,可进可退,现在美国赖在阿富汗不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实二战中美苏都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情,比如在航天方面苏联发射了第一颗卫星,美国第一次登月,这其实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等于花大钱赚吆喝,但是对于双方的军备竞赛意义重大,双方都想在心理上压住对方,给自己的国民以信心。美国还因此打了朝鲜越南,双方在非洲和中东都有代理人战争持续。